揭秘民国时期的“京沪铁路”:单程历时八小时
(2014-05-14 18:04:52)
标签:
杂谈
核心提示:网络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说,民国时期,坐火车走京沪线全程只要8小时,比现在的京沪动车都快啊!乍一看让人错愕,其实是一个包袱:这里的“京”,是指当时民国的首都南京。
(图为北京至上海的京沪铁路,与民国南京至上海的“京沪铁路”不是一条铁路干线)
本文摘自:中华铁道网,原载于《扬子晚报》,作者:佚名,原题:民国“京沪铁路”其实是南京到上海
网络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说,民国时期,坐火车走京沪线全程只要8小时,比现在的京沪动车都快啊!乍一看让人错愕,其实是一个包袱:这里的“京”,是指当时民国的首都南京。从京畿之地的北京,到富甲天下的长三角,自隋朝以来,京杭大运河一直担当着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。
网络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说,民国时期,坐火车走京沪线全程只要8小时,比现在的京沪动车都快啊!乍一看让人错愕,其实是一个包袱:这里的“京”,是指当时民国的首都南京。从京畿之地的北京,到富甲天下的长三角,自隋朝以来,京杭大运河一直担当着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。“轮随铁路与周旋,飞往吴淞客亦仙。他省不知机器巧,艳传陆地可行船。”在京沪铁路南端的上海,1876年出现了中华大地上最早的铁路,由英国人修建的全长12公里的吴淞铁路。甲午战败后,1897年,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建议清政府修建从上海吴淞到江苏江宁的铁路,这是最早的“沪宁线”雏形。
1928年到1949年间,南京到上海的沪宁线曾被称为“京沪铁路”,这是最早的“京沪铁路”,当时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后,以南京为首都,故名。1933年,在南京下关和浦口之间的火车轮渡也开始通航,使沪宁铁路能与长江对岸的津浦铁路连接,自此旅客由上海乘坐火车到北平,不需要先在南京下关站下车,再坐渡轮到长江对岸的浦口站换乘列车,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旅客。
分享至:
(0)(0)(0)(1)
相关搜索:..
分享:
喜欢
0
赠金笔
阅读┊
收藏
┊
喜欢▼
┊打印┊举报/Report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
前一篇:缓慢性爱更有滋味(异国性爱观)
后一篇:8款抽屉小零食 让办公室OL健康解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