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人尚武,重庆的文运一直不昌。历史上只有宋代出过状元。明代出过一百多位进士,清代就只有20多位了,到晚清甚至连续几十年打“白板”。情何以堪!因此重庆人对孔子和魁星祭祀的热情就特别高。早在南宋初年,就修建了文庙。清雍正三年(1725),又修建了魁星楼。清道光年间,在南山上修建文峰塔。而至圣宫是祭拜孔子的地方,也建于清代,但具体建于何年,却不知晓了。

至者,最高也,顶端也,完美也,不可逾越也。圣者,人格最高尚,智慧最高超也。至圣本来是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,例如伏羲至圣。后来就专指孔子了。孔子生前不得意,死后才开始身价倍涨。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太大,甚至左右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,称为至圣也可谓是实至名归。

通远门是重庆老城的至高点,把至圣宫建在通远门内,也表达了学子的某种心意。除了至圣宫,重庆城内还有二圣宫,三圣殿,曾子庙,并且都在寺庙附近形成了街巷。开始,那至圣宫附近依然荒凉,随着住户增加,就形成了街巷。街巷无名,就借用宫庙的名字,叫做了至圣宫街。不过重庆人懒,地名超过4个字,往往就会把最后的通名省略掉,至圣宫街也就变成了至圣宫。

不过,也有人提出,过去祭祀孔子极为严肃,孔庙不可能随意乱建。重庆城既然有了两座文庙,不可能再在此建孔庙。有人怀疑,至圣宫或许是自圣宫。也有人据1927年的《重庆商埠警察区域》图上的“字圣宫”,认为此处是祭祀文字之神仓頡的。具体如何,可惜如今没人说得清了。

至圣宫小巷

至圣宫本来只是一条小巷,后来扩展了,修了公路。东南接火药局街,西北连金汤街,是一面陡坡,有石梯通往和平路和领事巷,长240米,宽8米,显得亲近清静幽雅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至圣宫改名为新艺巷,可能是把孔子也当做了艺人,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。1980年地名普查,恢复了原名。前几年在那巷子中间修建了牌坊。

虽然至圣宫早就无影无踪,那牌坊上的三个大字依然可以让人想起我们的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这或许还能让人升腾起一股崇敬之情。

如果您了解渝中,

如果您热爱母城,

欢迎您来讲述母城故事。

征稿启事

“母城故事我来说”栏目现面向广 大渝中家庭或工作生活在渝中的家庭征稿,欢迎您和家人一起参加。

征稿要求

讲述发生在渝中的故事,可以是任何一个拥有故事的渝中景点或者历史名人,也可以讲述发生在渝中各个街巷的感人故事。最好是家庭成员共同讲述和朗读,因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,增进您家庭的亲子关系,同时也让听众更清楚地了解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,几千年来的历史经历。

故事内容有据可查,不可胡编乱造。诵读时间3-5分钟。

投稿内容

1. 一份完整的诵读稿,并注明参与诵读所有成员的姓名。

2. 两张诵读或家庭合照。

3. 诵读录音。

4. 投稿请注明联系方式,方便我们联系您!

投稿邮箱

温馨提示

手机录音注意事项

1. 录音时,请将手机或者耳机放置到距离嘴唇5到15厘米处

2. 录音时,可以在耳机话筒或者耳机话筒上包裹一层卫生纸,可以避免喷麦

3. 录音时,请尽量选择环境安静的地方

4. 请提前熟悉台本

5. 点击开始录音后,请间隔两秒再开始正式朗诵

6. 朗诵完毕后,请再等两秒再结束录音

7. 朗诵时,请语速不要太快,根据台本内容及情绪适当进行断句和间隔。

“母城故事我来说”第三十五期:渝中先进人物-胡子昂

编辑:石榴传媒

渝中区妇联官方微信

长|按|二|维|码|关|注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